張生勇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1939年出生。1964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化學系,同年9月在南京大學高校師資班進修至1968年3月,結業后被派往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至1984年,同年5月到第四軍醫大學工作至今。1979至1982年在法國巴黎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1993年至1994年再次赴法國與巴黎南大學Kagan教授合作研究不對稱雙羥化反應中的放大效應,同期任法國圖盧茲配位化學研究所客座教授,F任第四軍醫大學手性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、化學教研室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西北大學兼職教授。2001年被確定為總后院士后備人選。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、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國家級教學名師。全軍優秀教師、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、總后勤部優秀共產黨員。陜藥集團特聘專家。
曾任中國化學會陜西分會有機化學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化學會陜西分會理事、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、陜西省輕工協會副理事長,F任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“手性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”客座教授、西北大學兼職教授。張生勇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。作為國內外早期從事手性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,45年來始終以手性催化技術的研究為主要方向,一直堅守在教學、科研的第一線,致力于新型手性催化劑的設計、合成和成果轉化。在中國率先將手性技術用于工業生產,先后建成了兩條用手性催化技術工業生產氨基酸的生產線,并完成了抗癌藥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中試放大實驗,為中國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做出了貢獻。培養博士、碩士研究生27名,出版專著4部,主編國家“十五”和“十一五”規劃教材各1部、其他教材7部(共計560多萬字),其中2部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和二等獎。發表論文149篇,其中被SCI和EI收錄論文64篇。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、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(均為第一署名);申報國家發明專利8項(其中授權4項)。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1項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、陜西省院士基金1項、攻關課題3項等基金的資助;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“藥物發展獎”,“九五”全軍后勤重大科技成果獎,榮立二等功1次。